【合約管理】機電工程下包商品質管理(之三)

機電工程下包商合約管理—品質管理(之三)

在現代工程專案中,機電系統已成為工程運作的核心神經網絡。根據國際工程管理協會(IPMA)2024年報告顯示,全球機電工程糾紛案例中,高達67%源於合約管理疏漏與品質管控失效。本文將針對施工、驗收及保固階段,分享一些關鍵的管理措施與建議,供業界參考。


一、施工階段:
施工過程中,瑕疵與缺失的改善是品質管理的重中之重。根據法律規定, 業主對發現的缺失必須進行「定期催告」,給予下包商自行修改的機會,此時業主方能取得未來修繕不足的損害或費用,法律上這樣的要求,不僅能確保工程品質與經濟效益,也能避免後續因延誤或瑕疵引發的爭議。
瑕疵項目最好能與原合約項目對應;並於估驗辦理過程進行扣款。
此外,機電工程與土建工程之間的介面常是問題多發的地帶。例如,機電施工可能破壞土建結構,或土建作業損壞機電設施。遇到這類情況時,應即時處理、書面搜證並釐清責任歸屬,以減少相互賠償或重工的風險。
 

二、驗收階段
在驗收階段,應將「未完成工作」與「已完成之瑕疵」明確區分,兩者法律效果並不相同。
應以書面形式記錄相關項目與數量。對於已完成但存在瑕疵的部分,應同樣進行定期催告,要求下包商按合約規範修繕。
此外,驗收缺失應對應原合約中的項目與數量,以便後續追蹤與管理。
 

三、保固階段
保固階段的管理需要注意法定時效。根據法律規定,自瑕疵發現時起一年內需行使權利,否則可能喪失索賠的資格。
如果需要動用保固保證金或委託其他廠商進行修繕,一樣必須先定期催告。
建議先由代修繕廠商確認瑕疵範圍並作成書面,代修繕廠商即依據該瑕疵確認書面進行修繕費用的報價。修繕項目最好能與原合約項目對應,以便於後續的檢核與求償扣款舉證。
 

四、結語

機電工程下包商合約管理中,品質管理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。從施工到驗收再到保固,每一階段都需要嚴格遵循合約規範並採取適當的措施。透過有效的管理,不僅能提高工程品質,也能降低爭議發生的可能性,確保整體工程順利完成。

TOP